NFT起源
NFT起源于2017年的加密猫游戏,其开发者 Dieter 用 NFT 表示每只猫拥有的不同花色、基因、代际等信息。
当时以太坊上最流行的通证发行标准是ERC-20。据Dieter描述,2017年夏天,ERC20尤为火爆,很多用户问到加密猫和ERC20如何交互,而实际上加密猫和ERC20是无法实现兼容的,因为加密猫是非同质化通证,而ERC20是同质化通证。为了给这个复杂的问题寻找一个固定而简单的回答,Dieter提出了NFT即非同质化通证的概念。
因此,NFT是相对于同质化通证而存在的概念。基于ERC-20标准产生的通证通常称为Fungible Token,简称NFT,即同质化通证,又称可互换型通证,其主要特点是各通证之间是没有区别的,可以随意交换,且可以拆分整合。比如BTC、ETH等加密货币都是属于同质化通证(FT),每一枚BTC之间本质是没有任何区别的,可以互换和分割。
Dieter所做的创新是将稀缺性引入到加密货币概念中,NFT(非同质化通证)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唯一性和不可拆分性。每一枚非同质化通证各不相同,都是单独存在的、独一无二的通证,无法相互替代。
此外,NFT的最小单位为1,不可拆分。这意味着,你的NFT不能与别人的NFT进行交换,也不能拆分成0.1个。常见的BTC、ETH也可以有0.001枚,而非同质化通证的单位只能是1,不能拆分成0.01个,就像演唱会门票一样,不存在半张门票的概念。